抑郁症在我国并不少见,“抑郁症是种慢性疾病,易反复发作,疾病负担很高,目前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疾病负担。”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高致残性疾病,仅次于冠心病,抑郁症防治刻不容缓。
我国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率不到10%。抑郁症存在“四高四低”的现象:高患病率、高自杀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复发率;低知晓率、低治疗率、低识别率、低有效率。
造成抑郁症治疗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存在误区。像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感冒等疾病,患者出现症状就去看病,进而接受治疗。但抑郁症患者经常认为是由于压力过大、遇到挫折才发生,对患抑郁症有病耻感。患者和家属要正视抑郁症问题,任何原因导致的长时期情绪不好,都应及时就医,科学诊治。
抑郁症是一种有生物基础的精神心理疾病,并不是“心病”、性格问题。据介绍,大脑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联结,突触通过神经递质进行调节,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去甲肾上腺素、5-羟色胺、多巴胺等。目前的研究显示,抑郁症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脑区,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和功能出现了紊乱,患者表现出相应的焦虑情绪、抑郁情绪、睡眠障碍或兴趣不足等症状。现有的抑郁症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,让它们之间产生新的平衡来治疗抑郁症。
人们一般认为抑郁症是情绪问题,其实这些情绪是脑内的变化引起的。情绪高低、有没有食欲、睡眠如何,都是大脑中化学物质不平衡引起的。基底节区域神经递质发生异常,会出现坐卧不安、紧张、焦虑、想发脾气;下丘脑区域是调节饮食的部位,如果该区域神经异常,会表现出食欲减退等症状。
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,与遗传因素、性格特点、后天遇到挫折都可能相关。从社会学因素、心理因素、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。幼年期的生活负面事件,例如丧失双亲、缺乏父母关爱、受到虐待等;成年时期对婚姻状况不满,家庭矛盾冲突多,人际关系紧张,经济状况不佳,重大生活事件尤其是持续长时间的生活事件,例如丧偶、失业等;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、强迫、冲动等性格特征的人,展现为过分地疑虑谨慎、力求完美,道德感过强等,都比较容易发展成抑郁症。
此外,躯体疾病,尤其是慢性躯体疾病,例如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、甲状腺疾病、糖尿病等,都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。在临床上会区分抑郁症患者可能的影响因素、危险因素,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,以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。
强调,抑郁症越早发现、越早治疗越好,在抑郁症发病半年内得到正规、科学、及时、有效的治疗,痊愈率会更高、复发率更低,将来治愈得会更好,要树立早发现、早治疗的理念。